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是國家廣播電視台。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撤銷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建制,保留三台呼號。2018年4月1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正式掛牌。
作為當今世界體量規模最大、業務形態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的綜合性國際傳媒航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一切工作,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的宣傳報道主力軍、壓艙石作用,堅定不移歐美眼影和日韓眼影、堅持不懈地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重要論述、重要指示中找啟迪、找思路、找答案,持續深化“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奮力打造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
截至2024年底,共開辦51個電視頻道、22套對內廣播頻率;採用82個傳播語種、建設192個海外站點,構築起遍布全球的海外傳播格局;運維央視新聞、央視頻、CGTN、雲聽等19個新媒體客戶端和央視網、央廣網、國際在線個中央重點新聞網站。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樂虎-lehu,,聚焦聚力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務,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貢獻。
2024年度,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近200件作品和項目獲得中國新聞獎、“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白玉蘭獎、“星光獎”、“飛天獎”、2024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奧林匹克金環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lehu。15個集體和個人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工人先鋒號、第18屆長江韜奮獎等榮譽稱號。
全力以赴做好重大時政活動報道。以一馬當先的發稿時效、覆蓋全球的傳播優勢、生動鮮活的“爆款”之作,圓滿完成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出席慶祝新中國成立75週年活動、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大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金磚峰會,出訪歐洲、中亞、拉美地區以及赴國內多地考察等重要活動報道,全平台發布時政報道約21萬條,總閱覽量超1170億次,成為全網“源新聞”。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多語種全平台累計發布時政報道7.8萬條,全球閱覽量達35.63億次。
用心用情開展領袖思想海內外傳播。推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治國理政紀實》《登高望遠天地闊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紀實》《第二個答案》《淬火》等精品力作,《遇見習近平》《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三季)》等重點產品在海外落地播出,充分彰顯習近平總書記大黨大國領袖卓越的政治智慧、深厚的為民情懷歐美眼影和日韓眼影、宏闊的全球視野。
全媒體時政報道吸引年輕用戶。“獨家視頻”“時政快訊”“時政新聞眼”“時政微紀錄”“大國外交最前線”等時政產品和《央視快評》《國際銳評》等評論言論品牌各展所長、協同發聲。打造以《新聞聯播》為IP的跨媒體傳播生態,僅央視新聞新媒體端觀看直播量即接近14億人次,“打開手機看聯播”已成為年輕用戶新習慣。
全力做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宣傳報道。《習近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偉大的歷史變革》《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等重點節目和新媒體產品lehu,凝聚改革共識、堅定發展信心,相關報道在總台多平台跨媒體總閱覽量達78.6億次樂虎,。68場“中國新時代深化改革的世界機遇”系列全球對話會,有效向全世界宣介“中國之治”。
新中國成立75週年宣傳報道濃墨重彩。相關報道全球跨媒體總閱覽量達219.4億次。“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等系列直播行雲流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音樂會》《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等多樣態產品,多維度展現新中國75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的壯闊征程。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宣傳報道反響熱烈。聚焦習近平主席抵達澳門、出席歡迎晚宴、出席慶祝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觀看文藝晚會等重要活動,總台重點平台進行同步直播,第一時間呈現盛況盛景。充分發揮多語種融合傳播優勢,推出《改革譜新篇 港澳新機遇》《濠江歡歌向未來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週年文藝晚會》等一系列內容精彩、形態豐富、創意十足的全媒體產品,立體描繪澳門與祖國同繁榮、共奮進的生動畫卷。相關報道全球跨媒體總閱覽量達71.22億次。
多角度呈現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機遇裡看中國》《大國基石(第二季)》《瓣瓣同心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大東北》《915“中國質量 品質生活”晚會》《新質生產力中國行》和“消費季”系列活動等,深入解讀我國經濟政策,生動展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持續激發市場消費活力。
有力有效引導輿論場。在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邯鄲初一學生被害案、餘華英拐賣兒童案審理、“秦朗巴黎丟寒假作業”事件等社會熱點報道中樂虎國際。,把準政治方向、發布權威聲音,發揮了“定音鼓”“風向標”作用。
強化建設性輿論監督實效。“315”晚會和《焦點訪談》《每週質量報告》《財經調查》《駐站觀察》《經濟半小時》《總台報道有反饋》等構成輿論監督報道矩陣,一體推進“應對輿情”和“解決問題”,推動“曝光回應解決”閉環機制取得實效。
進一步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第一時間挺進俄烏衝突、中東局勢等重大事件現場,國際重大新聞首發率40.5%,比2023年提升13%,繼續領先全球主流媒體。新增14種國際語言,總台海外傳播語種達到82種,成為傳播語種最多的國際主流媒體。國際頻道海外簽約落地國家和地區數量首次突破200個,用戶規模達7億。
有力有效開展國際輿論引導。圍繞外媒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賴清德“過境”竄美等主動設置議題,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商業保險。《國際銳評》《玉淵譚天》《日月譚天》《先聲奪人》等評論品牌向國際社會輸出大量擲地有聲的觀點評論,搶佔國際重大事件的解讀權、定義權。推出《仁愛礁:南沙之淚》《這裡是中國南海》等節目,多角度展現中國在南海島礁開展生態保護的積極成果,有力駁斥菲律賓方面抹黑謬論。
“媒體外交”創新開拓新局面。緊隨元首外交步伐,與對象國政府機構和主流媒體簽署合作文件130餘份,數量再創新高。主辦第三屆全球媒體創新論壇、第十二屆全球視頻媒體論壇、“非洲伙伴”媒體行動、“一起看中國”系列活動等媒體活動,不斷擴大知華友華朋友圈。
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創新舉辦“從北京到巴黎中法藝術家奧林匹克行”中國藝術大展、“何以文明”全球巡展等人文交流活動。圍繞中國與巴西、羅馬尼亞、哈薩克斯坦建交紀念日等節點,推出互動活動“跨越山海的相遇中巴元素大挑戰”,合拍紀錄片《跨越萬裡的彩陶之約》《共同的夢想》等,進一步促進文明互鑑和民心相通。
央視綜合頻道2024年平均收視份額創近十三年新高。“央視新聞”傳播矩陣粉絲體量在中央媒體中領先,客戶端累計總下載量突破2.19億。央視頻累計激活用戶數突破3億,單月最高月活1億。“雲聽”客戶端累計用戶數達3.43億,車載端用戶數突破1億,是用戶保有量最大的智能網聯車載音頻媒體平台。
巴黎奧運會轉播出新出彩。作為中標巴黎奧運會轉播項目最多的國際媒體,總台首次在境外實現全4K超高清轉播制作,在百餘年奧運歷史上首次實現夏奧會賽事8K超高清電視公用信號制播lehu。“時間切片”“無感知動捕”等創新技術為全球觀眾帶來更加真實和震撼的觀賽感受。
搶抓新一輪人工智能先機。建立人工智能工作室,強化“央視聽媒體大模型”研發、訓練和應用,穩步推進國家人工智能重點項目建設。制定國內首部媒體人工智能使用規範文件《總台人工智能使用規範(試行)》。“總台算法”成為首批通過國家標準認證的大模型。推出《千秋詩頌》《中國神線中國AI盛典》等一批AI產品lehu。
積極構建4K/8K全媒體超高清傳播體系。以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平台,深化超高清制播等技術研發。“全媒體科創應用推廣平台”掛牌運行、“成都超高清科創中心”建設啟動,牽頭制定的5項超高清視音頻技術標準已成為ITU國際電聯技術標準。超高清示範園“央視界”建設工作扎實推進,國家(杭州)短視頻基地揭牌。“新聞雲”覆蓋全球,實現新聞報道大小屏一體化生產。
布局發力“微短劇”,發布“微短劇裡看中國”生態合作計劃,推出《東坡先生趕考記》《重回永樂大典》等微短劇。《千古名篇》《千裡江山如畫》等融媒體精品以年輕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助力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英文廣播劇《夢回鼓嶺》以動畫方式講述中美民間交流佳話。
及時準確發布服務信息。春運期間樂虎,在移動端、城市大屏、車載電視同步推出“平安龍年讓愛回家”融媒體守護行動,傳播量過億。《生活圈》《健康中國》《全民健康大會》《醫學公開課》等打造健康生態圈。《國聘行動職場第一課》累計傳播量超2億;《千行百品就業行》累計促成超10萬人就業。
公共服務平台高效便民。《兩會你我他 總台幫你問》解答網友提問,推動政情民意良好溝通。國家應急廣播打造由網站、央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組成的新媒體矩陣,在雲聽車載客戶端試點開拓車聯網發布渠道。聯動有關部門推出全國地震預警小程序、低溫雨雪冰凍信息上報平台,助力災情預警、研判和前線救援。
公共智庫服務升級。成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研究院,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與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開展《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標識研究》《堅守與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攜手奔赴現代化:2021-2024中非合作經典案例分析報告》等項目,舉辦“加速人工智能+構築新質生產力”等活動。總台國家電子競技發展研究院發布《電子競技健康發展聯合倡議》。CGTN完成58項全球民意調查,樣本覆蓋超50個國家和地區,繪制國際社會認知觀念“地圖”。舉辦全球南方國家智庫論壇和全球南方媒體交流活動等,首次提出“共築傳播共同體”概念。
制播公益廣告。圍繞新中國成立75週年、2024年春節歐美眼影和日韓眼影、科學飲食、防災減災等主題,創制公益廣告143支,累計播出近65萬次。《我們的祖國》《小家大家 中華一家》《中國式浪漫》《彩禮有度 愛有初心》《我也會這樣》以及“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系列公益廣告斬獲中國公益廣告黃河獎六項大獎。
開展公益服務。總台志願者協會在敬老助殘、關愛病患兒童、普法宣傳、普通話推廣等方面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2場。積極參與“幸福工程救助困境母親行動”“恆愛行動”等愛心捐助活動。
賦能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四川喜德縣,培訓基層幹部、鄉村振興帶頭人、專業技術人才2435名。發起《“喜”迎豐收 “德”天獨厚》公益直播帶貨活動,成交額超1.2億元。《山水間的家(第三季)》《三餐四季》《山河弦歌》《中國土特產大會》等節目聚力文旅合作,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歐美眼影和日韓眼影。
深入基層現場以融媒體形態報道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鮮活案例,抓住“身邊小事”說透“民心大事”。其中,系列報道“背簍專線”傳播量過億,體現對特定群體的人文關懷。持續做好蒙古語、藏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朝鮮語五種少數民族語言廣播和融媒體節目。
在河北燕郊爆燃事故、湖南洞庭湖堤壩決口、雲南鎮雄山體滑坡、江西新餘市火災、廣東梅大高速塌方等突發事件報道中,心系群眾安危,及時跟進最新情況,生動講述全力搶險救援的感人事蹟。
積極講好正能量故事,《大國工匠》《吾家吾國》《先生》《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等報道生動講述傑出人物故事,為青年樹立精神榜樣。《光陰的故事》《時光裡》《遇見你》《夜讀》等專欄,溫暖揚善、潤人心田,傳遞積極價值觀。
《開學第一課》以“可愛的中國”為題,打造鮮活生動思政課。“六一”晚會以“願景故事”為主線,引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總台IP進校園”活動深入學生群體,啟迪思想火花、涵養家國情懷。
電視劇《西北歲月》《上甘嶺》等賡續紅色基因,謳歌英雄故事。專題片《持續發力 縱深推進》展現新時代反腐敗鬥爭的生動實踐。電視劇《繁花》《城中之城》《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南來北往》等描繪大眾奮鬥圖景,串起跨越時光的平民史詩;《山花爛漫時》《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等奏響“她力量”的時代強音。
紀錄片《黨領導下的百年文藝》《放歌新時代》展現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凝聚民族精神、推動社會進步;專題片《文明風盛新時代》解讀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城之歌》《黃河之歌》《中華白海豚》多角度呈現家國之美。
打造文化綜藝節目《宗師列傳大唐詩人傳》《詩畫中國江河萬古流》《2024中國詩詞大會》《傳世古建》,紀錄片《“字”從遇見你(第二季)》《山海經奇》,電視劇《清明上河圖密碼》等,在創新中賡續中華文脈。《非遺裡的中國(第三季)》《守護非遺之美》等呈現文化遺產在時光流變中的一脈相承與繼往開來。
《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2024網絡春晚》《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奮楫家國碧水長歌頌端陽》《如七而遇 漫歌今夕》《霞光滿天山河頌》等大型晚會和特別節目融通古今中外,在傳統節日之際向全球精彩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主辦北京、上海、長春、海南、絲綢之路等“五大電影節”和中國國際動漫節、CMG中國電視劇年度盛典等媒體活動,持續打造電影文化品牌,推動電視劇創新發展。
緊密跟進報道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發射,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升空、乘組返回,嫦娥六號發射以及月背採樣等重大航天航空活動,報道屢屢成為全網“信源”。舉辦首屆《中國科技創新盛典》,匯聚年度科技熱點。紀錄片《中國探月》《科學的七個瞬間》等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lehu。
嚴密築牢安全防線,實現全年電視廣播節目安全播出。堅持做好全平台“三審三校”“重播重審”,嚴把導向關、內容關、人員關、技術關LEHU樂虎國際,。完善總台《新媒體技術管理規定》,落實全媒體內容生產系統國產化升級改造,持續提升安全播出和網絡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嚴格禁止有償新聞、有償不聞,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lehu,。尊重原創,保護版權,發布春晚lehu、巴黎奧運會版權保護聲明,加大全媒體版權保護力度。
《時代楷模發布廳》《感動中國》《2024年度法治人物》《中國好人》《你的樣子》等節目以典型人物映照時代精神,以凡人善舉弘揚良好風尚。
採訪活動嚴格遵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主動出示新聞記者證,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積極處理各界受眾對總台節目的評議反饋,認真受理舉報投訴。
支持保障採編人員開展合法採編活動歐美眼影和日韓眼影,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員工申報中國新聞工作者援助項目。全方位提升駐外記者,尤其是駐戰亂和高危地區的記者意外風險保障水平,為理賠申請提供指導和協助。
規範簽署勞動合同,扎實推進工作居住證、積分落戶辦理工作,落實員工法定假期和各類帶薪假期等。平穩運行薪酬分配機制,按時繳付“五險一金”。建立“福利+送溫暖+幫扶”機制,全年共有32名職工領取重大疾病互助保障金,為85名職工殘疾重病子女申請慰問金。
嚴格按照國家新聞出版署要求,做好新聞記者證管理工作。高效推進第七版新聞記者證換發工作,為7339名採編人員完成新發記者證的申領和年度核驗,為139名退休或離職人員辦理證件注銷。
全面推進幹部人才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建設,全年舉辦培訓200餘期,培訓幹部員工達15.9萬人次。打造新入職大學生“入職第一課”品牌活動,開展首屆“總台工匠”評選,推出“創意孵化營”活動,構建青年業務骨幹“蹲苗”和大學生基層鍛鍊新機制,持之以恆育人才、強隊伍。
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範開展經營活動。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嚴格落實新聞採編與廣告經營兩分開,強化採編經營“防火牆”。
針對2023年的不足,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持續深化“5G+4K/8K+AI”戰略格局歐美眼影和日韓眼影,將“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向縱深推進。推動全媒體內容移動化、智能化便捷生產。新媒體傳播力影響力顯著提升。創新開拓“媒體外交”新局面,國際傳播效能進一步提升。
2024年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全鏈條覆蓋有待加強,人工智能科技創新應用與節目創新融合實踐仍需深化歐美眼影和日韓眼影。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總台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信篤行、好學能文,扎實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縱深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奮力打造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歐美眼影和日韓眼影,更加有力有效地服務好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實際行動推動“兩個維護”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