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法院將提高辦案質量、打造精品案件作為審判執行工作的重要導向,高水平搭建金融審判智庫平台,加強金融類案標準化審理,建立規則創設類案件管理、典型案例發布等系列制度規範。在金融法院受理的案件中瑪雅論壇最新,新類型金融糾紛比較集中,重大疑難復雜案件佔比較高,其中不乏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典型案件。今天“金典案例”欄目推出一期意外傷害保險糾紛
“互聯網+”平台經濟的興起催生了規模龐大且日益壯大的新就業形態就業群體,該群體面臨較高的職業傷害風險,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的出台正是為了解決新業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護問題。職業傷害保障與商業人身保險並行不悖。在新業態領域,意外傷害保險通常由保險公司與互聯網平台企業合作制定,由平台公司作為投保人,由勞動者作為被保險人lehu,保險費用從勞動者的收入中劃扣。保險公司若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獲得職業傷害保障待遇作為免除保險人在商業保險合同項下賠償責任的條件,與勞動者有重大利害關系,應向勞動者本人提示說明,否則該條款不成為合同內容。應指出的是,若保險公司將案涉免責條款向勞動者進行了充分提示說明,由于關涉保險合同目的能否實現等問題,該條款效力仍有待探討。
2023年2月19日,騎手嚴某2通過平台接單,配送眾包合作商某公司為其投保了眾包騎士意外險【2022版】,某保險公司出具了相應電子保單。該保單所署投保人為某公司,保險費由平台在嚴某2接單後自動從其賬戶劃扣,被保險人為騎手嚴某2,保險期間為2023年2月19日11時45分35秒起至2023年2月20日1時30分0秒止。保障項目包括意外身故、殘疾給付每人600 000元。該意外險是某保險公司與重慶某公司合作為某平台定制的產品,保單中存在某保險公司與某平台主體北京某公司達成的“特別約定”條款,載明:“除投保人和保險人另有約定外,若被保險人符合《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辦法》中約定的職業傷害情形,保險人不承擔被保險人本人人身傷亡的保險金給付責任,包括死亡賠償金、傷殘賠償金、醫療費用。”
2023年2月19日,嚴某2作為某平台眾包騎手在送餐過程中被小轎車撞傷,小轎車方承擔全部責任,嚴某2無責任。後送醫搶救無效死亡。嚴某2的唯一繼承人嚴某1在獲得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理賠之後,請求某保險公司依保單支付死亡賠償金600 000元。某保險公司以保單中的“特別約定”條款拒絕理賠。嚴某2之子嚴某1遂訴至人民法院瑪雅論壇最新。
一審法院判決某保險公司給付嚴某1死亡賠償金600000元。宣判後,某保險公司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北京金融法院判決駁回上訴lehu,維持原判。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某保險公司以“若被保險人符合《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辦法》中約定的職業傷害情形,保險人不承擔被保險人本人人身傷亡的保險金給付責任”的特別約定條款為由拒絕賠付lehu,這一特別約定條款的效力問題。從案涉商業保險合同看,該合同系嚴某2通過某公司的名義與某保險公司簽訂,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且某公司為嚴某2投保存在保險利益,案涉合同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屬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案涉保險單中“若被保險人符合《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辦法》中約定的職業傷害情形,保險人不承擔被保險人本人人身傷亡的保險金給付責任”的特別約定,本質上屬于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格式條款,在訂立保險合同時,保險人應當依法履行提示說明義務,否則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依據查明的事實,案涉保險的名義投保人雖為某公司lehu,但從投保過程、客觀保險需求、實際支付保費等角度看,嚴某2為實際交納保險費並受該份保險單保障的主體,卻並未參與該條款的擬定,保險公司亦未向作為實際交納保險費並應當受該份保險單保障的騎手嚴某2提示說明,導致其未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該格式條款內容,嚴某2的繼承人可主張該特殊條款不成為合同內容。被保險人嚴某2因交通事故意外去世,某保險公司應當按照保險條款約定向其繼承人嚴某1支付對應保險金。
根據《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該職業傷害保障,系國家為了兜牢無法參加工傷保險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底線,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基本權益,在工傷保險制度框架下試行的一種新的保障制度,與工傷保險制度具有相同屬性。從政策理念的角度看,國家開展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的初衷,在于加強對新業態從業人員的勞動權益保護,減少和避免新業態行業鏈條中各個企業主體相互推諉,置從業人員的勞動權益于無所覆蓋的真空中,提供經濟補償以提高該群體抵禦職業傷害風險的能力。相關平台企業應當依法為騎手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繳納職業傷害保障費,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依法享有相應職業傷害保障待遇瑪雅論壇最新,職業傷害保障與商業意外傷害保險性質不同,亦不衝突,新業態從業人員受到職業傷害時,應當有權獲得二者共同的保護,而不是被置于二選一的境地之中。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獲得職業傷害保障待遇,作為免除保險人在意外傷害保險合同項下賠償責任的條件,一定程度上存在利用優勢地位不當排除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利的目的,與意外傷害保險的初衷相悖,亦有違公平原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及“新就業形態”概念,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度強調“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下,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關愛越來越具體而微瑪雅論壇最新。
新就業形態從業群體工作強度大瑪雅論壇最新、工作過程面臨的風險多樣復雜,職業傷害成為他們面臨的主要困擾之一。而由于現行社會保障體系與勞動關系存在綁定,兼之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與用工單位之間的關系難以被認定為傳統勞動關系,其職業傷害風險無法通過傳統社會保險方式分攤。為此,人社部等十部門聯合出台了《關于開展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的通知》,各地區也先後建立了針對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多模式職業傷害保障制度。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上需要細致解答的一道民生考題。
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典型代表如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難以參與傳統社會保險,其核心在于難以確定勞動關系。現行勞動關系之認定要求具備人格從屬性與經濟從屬性,即雇員受到用工單位的控制,其時間由用人單位佔用,經濟上雇員對用人單位存在依賴性。而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與平台之間並不存在強有力的控制關系,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往往難以納入現行勞動關系體系之中。據公開資料顯示,僅某一知名平台就有注冊騎手超500萬人,外賣騎手與平台之間僅靠系統注冊相關聯。與外賣平台直接合作的配送商家會將全部或部分業務轉包給其他多個公司,最終形成了外賣平台聯合多家公司對外賣員共同管理的局面,用人單位難認定。外賣平台、公司、配送站點均未替外賣騎手繳納社保。
為打破這種狀況,保障新業態人員合法權益,我國各地區採取了多種模式進行探索。部分地區試行現行工傷保險模式,即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現行工傷保險體系,在工傷認定、繳費主體等方面進行變通,以加強對新就業形態人員的保障。另有部分地區則採用商業保險模式,既有一般的商業保險模式,即新業態從業人員直接購買平台與商業保險公司所協商後的商業保險,也有政府主導管控商業保險公司制定的指導型商業保險模式。而在小部分財政狀況較好的地區,還存在一種福利性職業傷害保險模式,但其本質是一種行政給付,並不適用于所有地區。還有部分地區採取了單工傷保險的模式,即打破五險一體的社會保險參保模式,以單獨參保的方式參加工傷保險,有地區同時疊加了商業保險。
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是在上述嘗試的基礎上推出的接近單工傷保險模式的社會保險類型,覆蓋了未在《工傷保險條例》覆蓋範圍內的新業態勞動群體。職業傷害保險強制互聯網平台企業承擔起為從業勞動者參保的責任,較好解決了覆蓋範圍上的需求。
在實踐中,單純由社會保險進行保障往往存在保障待遇不足lehu,難以覆蓋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給從業者帶來的損失,因此疊加商業保險成為一種常見的補充保障手段。
本質上,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待遇是一種勞動權益保障,類似對現行工傷保險的補充,與工傷保險具有相同屬性。
工傷保險與商業保險均為分擔風險的重要機制,但二者在性質、保障範圍、賠償標準、費用承擔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從性質上看,工傷保險是一種法定的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旨在為職工提供基本的勞動保障,商業保險是自願性質,由企業或個人根據自身需求和經濟能力選擇是否投保。從保障範圍看,工傷保險主要保障職工在工作過程中的意外事故傷害和職業病瑪雅論壇最新。商業保險的保障範圍更為多樣化,可能涵蓋各種意外、疾病等多種情況。從賠償標準看,工傷保險的賠償標準通常是根據法定的計算方式確定,如按照職工的工資水平、傷殘等級等來計算賠償金額,商業保險的賠償依據保險合同的約定。從目的上看,工傷保險不以盈利為目的,是國家強制實行的社會保障措施,旨在保障受傷害職工及其家屬的基本生活需要。商業保險以盈利為目的,具有顯著的商業色彩。
對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與商業保險銜接關系的審視可以參照司法實踐中對工傷保險與商業人身意外險的處理規則。通常來說,商業人身意外險不能以工傷保險覆蓋的範圍作為其排除保險責任的依據,這種做法有違公平原則,也損害了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雙層結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制度安排基礎。
用工單位為勞動者投保工傷保險屬于法定強制性要求,是其應盡義務。而商業人身意外險屬于第三方保險,屬于用工單位為員工提供的福利,被保險人、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存在獨立的保險合同關系。工傷保險與商業人身意外險在合理範圍內並行不悖。同理,為勞動者投保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是用工平台應盡的義務,職業傷害保障作為社會保險與商業人身意外險分屬不同的系統。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的範圍不能夠成為相同領域商業人身意外險免賠的基礎。
從政策理念角度看,國家開展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的初衷,在于加強對新業態從業人員的勞動權益保護瑪雅論壇最新,減少和避免新業態行業鏈條中各個企業主體相互推諉,置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于無所覆蓋的真空中,為新業態從業人員因勞動而受到損傷所帶來的損失進行兜底,提供經濟補償以提高該群體抵禦職業傷害風險的能力。因此,商業人身意外險與職業傷害保險二者不應當存在衝突,新業態從業人員受到職業傷害時,有權獲得二者共同的保護lehu,而不是被置于二選一的境地之中。
新業態職業的用工關系存在鏈條長、主體多、用工責任主體不明晰、勞動者自主性較強等特點,這些特點在職業傷害保障落實層面帶來了職業傷害認定、鑑定困難的問題,在商業人身保險理賠上則帶來了勞動者不知理賠、不知如何理賠,以及不合理的保險免責條款等問題。
為解決這些問題,應當釐清用工鏈條上各環節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在新業態領域,常用的商業人身保險通常由保險公司與互聯網平台企業合作制定,由眾包公司作為投保人,由勞動者作為被保險人,保險費用從勞動者的收入中劃扣。作為實際繳納保險費且與保險合同存在切實保險利益的實質投保人,勞動者卻通常不了解自己所投保合同的具體內容和含義,甚至不知道具體的保險人是誰,對于理賠方式、理賠渠道等信息也缺乏認知lehu。這種情況導致勞動者在職業傷害發生之後,主動申請理賠的概念缺位,多數勞動者不知可以申請職業傷害保障以外的保險賠償,部分勞動者主動申請理賠,也會面臨不合理的免賠條款的阻礙。
因此,作為名義投保人的用工單位和互聯網平台企業應當負有主動提示和協助進行保險理賠的義務。司法機關面對此類商業保險糾紛應明晰保險合同各方當事人的關系,尤其是確定實際投保人,從而明確保險公司對訂立保險合同所負有的相關義務的對象主體。新業態勞動者往往沒有參與保險合同條款的制定,保險公司應負有對與勞動者的保險合同利益存在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提醒勞動者本人注意、向勞動者本人解釋含義的義務瑪雅論壇最新,從而避免職業傷害保障淪為保險公司免除商業保險理賠義務的擋箭牌。
本案所反映的職業傷害保障與商業保險的銜接問題並非孤例,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的風險分擔領域尚有諸多亂象。本案法官希冀通過案件審判,明確裁判規則。同時,保障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關乎國計民生,除了需要司法機關履職盡責,守好“最後一道防線”外,也離不開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為勞動者築起多維保護屏障。建議相關部門完善保險機制,從源頭解決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參保難”問題。保險公司在制定保險合同和落實理賠責任時依法合規,承擔起合法合規合約的社會責任,回歸到商業保險應有的定位與本位。平台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注重公平、良性的社會效益,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在接受社會監督基礎上,積極組建統一治理的行業協會,並通過專業治理和科學規範助推互聯網經濟的良性發展。LEHU樂虎國際,證券經紀!樂虎,基金投資。lehu官方網站,樂虎國際,